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李楠楠
9月21日,烟台大学举行2025级学生军训拉练活动,七千余名学子阔步走出校门,在夜幕到黎明的行走中开启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课。

“出发!”凌晨3时,烟台大学校长郝曙光一声令下,各连队有序开拔。本次拉练以烟台大学南校区、八角湾校区体育场为起点,南校区线路总长约12公里,八角湾校区线路总长约8公里。
学校在本次新生拉练路线规划中颇具巧思:为让新生快速亲近烟台的海滨特质、感受城市与自然交融的独特魅力,特意将两个校区的拉练路线与海岸线深度衔接。两条路线中近三分之二的路程均紧邻大海,让“伴海徒步”成为新生专属的独特入学记忆。其中,南校区约12公里的路线,自逛荡河东路转入滨海中路后,便开启“一路向海”的行程,途经黄海明珠广场、虞美人广场等标志性亲海节点,学子们可全程伴着黄海波光前行,直至抵达主校区东门;八角湾校区约8公里的路线中,从海滨路至四平路的路段,海风与海景全程相伴,让新生在徒步中直观领略烟台“城在海畔、海映城辉”的独特风光——既借拉练锤炼意志,也以路线设计完成与城市、校园的“初相识”,深切感受身在烟大的“专属浪漫”。

“看!太阳出来了!”清晨6时许,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返程的队伍中突然泛起了一阵阵欢呼。只见天边的最后一缕墨色还没来得及藏好,橘红色的霞光便已从海平面下漫溢开来。当第一缕阳光跃出海面时,金色的光芒瞬间铺满黄海,波光粼粼的海面像撒了一把碎钻。万物初升,朝阳染海。这份烟大的“专属浪漫”,就这样突然地与学子们“见面”了。
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新生王凤华来自贵州,这是她第一次看到海上日出。她激动地说:“当阳光照在同学们脸上时,大家眼里的光比太阳还亮,我突然明白‘青春向阳’的意思。原来和一群人朝着光走,是这么浪漫的事。”
“海风带着海水的味道,朝阳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这一刻,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了!”外国语学院新生马露瑜笑着说。

“集体行动、轻装简行、徒步行进,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健学生体魄、磨砺学生意志,让‘阳光体育’的理念在大学伊始便深植学子心间。”学生工作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约十公里的拉练路程,对初入大学的新生而言,无疑是一场不小的挑战。而践行“阳光体育”的巧思,正藏在每支队伍旁的“专业身影”中。“调整呼吸,两步一吸、两步一呼,保持队伍整齐!”体育学院教师胡海波始终伴在队侧,实时指导学生调整行进节奏。
本次拉练,学校为各学院配备体育学院专业教师随行指导,他们化身“运动向导”,让拉练不仅是耐力考验,更成为生动的阳光体育实践课。途中,教师们凝神观察学子步态:见有学子含胸摆臂姿势不当,便俯身示范、耐心纠正;遇有学子呼吸急促,便随行相伴、传授调节技巧。“走到5公里时,我不自觉想放慢脚步,但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鼓励下,我找到了正确节奏,越走越轻快。”谈及感受,法学院2025级新生任展宏说。
“拉练并非‘苦行’,而是让学子在集体运动中体悟快乐——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团结协作中携手共进,在体能锻炼中强健体魄,让体育真正成为青春的‘加油站’。”胡海波表示。

“如今,合肥舰静静停靠在此,成为我们烟台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海军历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防事业奋斗……”当队伍行至黄海明珠广场,讲解员正在讲述着合肥舰的光辉历史。锈迹斑斑的舰体上,每一道划痕都是岁月的勋章,学子们驻足凝视,认真聆听——爱国情怀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而是此刻触手可及的厚重与滚烫,在心底悄然升腾、慢慢扎根。
本次拉练,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全程随行各学院队伍。他们既是“精神向导”,也是“谈心伙伴”,将理论课堂搬进徒步旅程,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落地生根。“同学们,合肥舰从服役到退役再到成为教育基地,背后是我国国防实力的跨越式发展。”马克思主义学院马池春老师结合眼前的军舰,用通俗的语言解读着时代发展的逻辑。
这场徒步拉练,早已超越了“体育锻炼”的范畴:参观军舰是“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教师的随行是“滴灌式”的思想引导,体力与意志的磨砺则是“实践式”的成长淬炼。三者相融,构成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让“爱国”“励志”的种子,在秋天的晨风中,悄然种进了每一位烟大新生的心里。

全程徒步陪伴学生完成12公里拉练的郝曙光校长表示:“凌晨三点出发,带领2025级新生沿海边徒步拉练12公里,从满天星斗到旭日东升,从睡眼蒙胧到激情澎湃,相信同学们会从坚持中悟到许多人生道理。”伴着嘹亮的军歌声,晨光洒进烟大校园,这场始于夜幕,止于骄阳的军训拉练落下帷幕。这不仅是体力的挑战,更是一场关于成长、信念与热爱的修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始于夜幕,止于骄阳!烟台大学2025级新生完成沿海徒步拉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