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国内

安丘“一镇一业”兴农志|郚山镇:以生态循环为笔 绘就乡村产业融合新图景

【开篇语】

一镇一业,如何兴业?潍坊安丘用实践给出答案: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如今,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在安丘各镇拔节生长,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安丘“一镇一业”兴农志》系列报道正式启程,带您深入镇街,探寻产业背后的创新密码与富民故事。

乳香飘郚山,一杯鲜奶兴业富民;链通百业,多元融合焕活乡村。本期,我们走进郚山镇,看标准化生产赋能趟出共富路,精深加工激活健康产业新动能,生态循环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大众网记者王帅通讯员孙丽霞李永华潍坊报道

“你看这地里的土壤,黑黝黝的透着劲儿!用了牧场的有机肥,今年大桃甜度比去年高了两个百分点,收购价也涨了不少!”近日,安丘市郚山镇马朗沟村大桃种植户蹲在桃树下,捧着刚摘的大桃笑得合不拢嘴。如今在郚山,像这样依托生态循环农业实现增收的场景,正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

郚山镇地处安丘西南,具备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坐拥4.9万亩耕地、7.6万亩林地,林木覆盖率达62%,空气质量常年位居潍坊乡镇前三。今年以来,该镇锚定“生态循环为基、产业融合为路”的发展方向,以养殖企业为核心培育差异化循环模式,同步招引重大项目,让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蹚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在合力牧场的智能化养殖区,1400头荷斯坦奶牛正悠闲进食,而不远处的沼气工程和有机肥车间里,机器轰鸣不停。“我们建了1000立方米沼气工程,还引进了瑞典的奶牛管理系统和以色列水肥一体化设备,一头牛都不‘浪费’!”牧场负责人张维涛指着监控屏幕介绍。

牧场每年处理1.4万吨粪污,能生产1.2万吨沼液沼渣有机肥,通过管道精准输送到4000亩基地。如今,基地里的葡萄、茄子等7种果蔬拿到了绿色食品A级认证,韭菜、白菜和生鲜乳更是通过“国家级生态原产地保护”,“以前粪污是负担,现在成了‘香饽饽’!”

退役军人李安明返乡创办的金恒农业,则为山区秸秆处理提供了“郚山方案”。“3万只肉羊、30万只肉鸭的粪污,配上3000亩地里的秸秆,经高温发酵就是优质有机肥!”李安明笑着说,企业年产有机肥8000吨,除了反哺自家农田,周边好多家庭农场都来订购,“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难题,又帮农户省了化肥钱,这循环账越算越明白!”而普兰特汉4000只杜泊羊的粪污,经无害化处理后交给关联企业深加工,生物有机肥在潍坊市场供不应求,形成了“小体量、高效益”的循环闭环。

如果说龙头企业是“点上突破”,那么重大项目就是“面上覆盖”。在潍坊麟翱农业肉鸭养殖基地旁,央企投资的生物质颗粒暨有机肥项目正加速推进。

项目建成后将实现有机肥工厂化量产,解决周边畜禽粪污和秸秆废弃物处理难题。“未来依托500万只肉鸭的立体笼养粪污,我们每年能处理20万吨废姜秸秆、7万吨畜禽粪污,生产2.65万吨生物质颗粒和1500万立方米天然气。”项目现场负责人介绍。而河北九知生物的有机肥项目,用草木叶、玉米秸秆为原料,年产3万吨有机肥,将覆盖更广泛的山区村落。

“目前我们的循环模式已经覆盖1万亩区域,剩下的4万亩正结合全市化肥减量替代目标推进。”郚山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汝杰表示,通过“企业示范+项目带动+农户参与”,全镇正逐步实现农牧废弃物“全处理”,“下一步,我们要让更多土地‘喝’上有机肥,推动小麦等作物向有机转型,最终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让‘生态美’和‘产业兴’同频共振!”

从粪污秸秆“变废为宝”到有机农产品“提质增值”,从单个企业“单打独斗”到全产业链“抱团发展”,郚山镇正以生态循环为纽带,把绿水青山的“生态优势”,实实在在转化成了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安丘“一镇一业”兴农志|郚山镇:以生态循环为笔 绘就乡村产业融合新图景

分享到:更多 ()
来源:大众网 编辑:国内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