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视频总能看到东北喜剧演员的段子,宋小宝那句/"海燕呐,你可长点心吧/"都快被网友们玩出包浆了,杨树林在《欢乐喜剧人》里穿着花棉袄扭秧歌的片段更是让人笑到肚子疼。你说奇怪不奇怪,这些东北演员往台上一站,不用说话光那个表情就能让人笑出声。今天咱们就来唠唠,东北喜剧为啥这么有感染力,这些演员到底有啥独门绝技。

要说东北喜剧的特点,头一个就得提/"接地气/"。你看宋小宝在小品里演农村小伙,那身皱巴巴的西装配红领带,活脱脱就是村里第一个穿西装的人。去年在辽宁台春晚上,他演个相亲的农村青年,把见女方家长时的手足无措演得那叫一个真实——一会儿把茶杯碰倒了,一会儿又把烟灰缸当糖果盘递过去。这些细节可不是瞎编的,都是东北农村真实发生过的糗事。我二舅就干过把白酒当茶水敬给老丈人的事儿,现在提起来全家还笑个不停。
东北话本身就是个/"笑料宝库/"。杨树林在《欢乐喜剧人》里演过一个买火车票的段子,一句/"这票咋整啊/"配上那个愁眉苦脸的表情,直接把全场观众笑趴下。东北话里的/"整/"、/"咋地/"、/"老铁/"这些词,自带幽默buff。语言学教授王立军说过,东北方言的语调起伏大,尾音常带拖腔,这种语音特点天然具有喜剧效果。就像去年网上爆火的/"退退退/"大妈,虽然不是专业演员,但那个魔性的东北腔调配上夸张动作,愣是成了年度流行语。
这些演员的临场发挥能力简直绝了。记得有次商演,宋小宝正演着突然话筒没声了,他立马来了句:/"哎妈呀,我这声带落家忘带了是吧?/"台下观众笑成一片。这种即兴反应可不是一天练成的。沈阳民间艺术团的老师傅说过,他们培养演员有个/"三破/"原则:破相(不怕丑)、破声(敢吆喝)、破胆(敢现挂)。杨树林刚入行时,师傅就让他每天去早市观察小商贩叫卖,练就了一身见招拆招的本事。
团队配合也是东北喜剧的杀手锏。看过《欢乐喜剧人》的都知道,辽宁民间艺术团那帮人往台上一站,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要出什么梗。去年有个小品演家庭聚会,宋小宝刚要说话,杨树林突然插嘴:/"你先等会儿,让我把这块肉啃完。/"这种自然流露的默契,把家常便饭的场景演得妙趣横生。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崔凯说过,东北喜剧最可贵的就是/"真/",演员之间像家人一样的相处方式,让表演透着股热乎劲儿。

要说这些演员背后的付出,那真不是一般人能扛住的。宋小宝早年在洗浴中心演出的经历大家都知道,有次发着高烧还坚持演完,下台直接送医院了。杨树林更绝,为了练好二人转的绝活/"手绢花/",把手指头都练出茧子了。吉林艺术学院做过研究,发现东北喜剧演员平均每天排练时间超过8小时,这个强度快赶上专业运动员了。所以别看他们在台上嘻嘻哈哈,那都是实打实摔打出来的本事。
现在年轻人压力大,东北喜剧就像一剂/"快乐解压药/"。心理学专家李松蔚分析过,东北喜剧里那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特别治愈人。就像宋小宝常说的:/"生活就像东北的冬天,再冷也得乐呵着过。/"疫情期间他那个/"居家隔离/"的小品,把抢菜、做核酸这些烦心事都变成了笑料,让多少人看着看着就释怀了。
不过也有人觉得东北喜剧太/"俗/",这话我可不同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苗棣说得在理:/"大俗即大雅,能让人开怀大笑的就是好艺术。/"你看赵本山早年演的《卖拐》,表面是逗乐子,细品全是人生智慧。现在年轻演员也在创新,像最近杨树林尝试把脱口秀融入二人转,宋小宝参加《脱口秀大会》玩起现代段子,这不都是突破吗?
说到底,东北喜剧能火这么多年,靠的就是/"真实/"二字。它就像东北的酸菜炖粉条,看着朴实,吃着暖心。这些演员把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搬上舞台,让我们在笑声中看见了自己。下次当你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时,不妨找个东北喜剧看看,保准能笑出眼泪来——当然,也可能是笑着笑着就真哭了,毕竟最打动人的喜剧,内核都是生活的酸甜苦辣。

各位看官,你们最喜欢哪个东北喜剧演员的哪部作品?有没有哪个段子让你笑着笑着突然悟出点人生道理?欢迎在评论区唠唠,让咱们一起乐呵乐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刘老根大舞台商演人气火爆!宋小宝杨树林爆梗不断,让人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