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误农时忙春耕。随着冬去春来,气温逐渐回升,为了抢抓农时,不误农时,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早谋划、早部署、早行动,科学统筹规划,围绕“育苗、管护”打好春耕生产“组合拳”,注入春耕强劲动力,确保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头、起好步。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要硕果累累,育苗是收获希望。沿河积极推进各种农作物的育苗工作。
红薯,又名红苕,适合沿河自然条件、土壤结构生长的藤蔓植物,是当地群众种植多年的传统作物。
2024年,沿河采取“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模式,在和平、甘溪、中界等11个乡镇(街道)建设高标准淀粉红薯“商薯19”原料生产基地1.05万亩,并与位于思南县三道水乡的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红薯收购合同,实现订单式发展,有力推动沿河红薯产业高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效益可观。今年,沿河乘胜追击,扩大种植面积,继续组织群众种植红薯。

近日,走进夹石镇三阳村红薯育苗基地,一行行、一垄垄整齐的苗圃铺满坝区,圃内红薯苗约20厘米高,密密麻麻,长势良好,今年红薯丰收和增收在望。
“我们召开群众会,确定今年扩大红薯的育苗面积,预计可以满足1000亩地的用苗。而且,通过科学的育苗和管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都会有很大的提升。”夹石镇三阳村育苗基地负责人杨明光对红薯产业充满信心。
据统计,夹石镇今年“商薯19”种植1000亩。为确保丰产丰收,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邀请了农业专家进行技术指导,还以保底价收购红薯,解决农户的后顾之忧,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种植,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预估今年产量可达2500吨,产值250万元。
夹石镇还积极在池塘村开展银杏育苗工作,该村今年发展银杏产业200亩,育苗期间每天带动三十多人就业。据了解,夹石镇采用“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各方资源,推动银杏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该种植项目总投资74.1万元,种植银杏300亩,其中池塘村种植200亩、闵子溪村种植100亩。

同时,让群众过上火红的辣椒育苗完毕。谯家镇辣椒育苗6万盘左右,因海拔高辣椒苗已长出5公分高,至少可供全镇5200亩地移栽;甘溪镇育苗27亩,每个棚可育苗900盘,总育苗1300余万株,因海拔低辣椒苗已长出8公分高,主要供给甘溪、夹石、淇滩等乡镇(街道)辣椒种植户移栽;官舟镇育辣椒苗1376万株,长势也很好,可供当地及周边农户和种植大户移栽7000亩地等等。
红薯、银杏、辣椒是沿河春耕生产中育苗的一个缩影。目前,中界镇和塘坝镇等3个机械化水稻育秧示范点、官舟镇烤烟育苗、谯家镇玉米育苗已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为今年农业生产增产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精细化管护是收获的关键。俗话说:“三分在种植,七分靠管护。”任何产业,管护才能有好的收成。
春季来临,是油菜、果树等的吸水、吸肥、开花和抽芽的关键期,也是春管的关键期。为加强农户田间管理,推动果蔬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沿河客田镇丰产社区积极组织黄桃种植户,对果树进行剪枝、施肥等管护,为果树送上“春季大餐”。

“要从树的冠幅边沿垂直下来处开沟施肥,沟要20公分深,肥量要足,四周要施均匀,才能保证桃树的四面丫枝都能吸收养分。”黄桃种植户田卫华一边劳作一边严格要求工人。
田卫华介绍,4至5年黄桃进入盛果期,要及早进行疏除内膛的徒长枝、旺长枝,以及配合摘心、扭梢等管护,才能让果枝空间布局合理,光照面大,结出的果才大、口感好。
据悉,客田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采取“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果蔬产业。目前,全镇已完成管护黄桃200亩,有效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增收。
为科学、合理利用好土地资源,沿河积极推进“稻油”轮作,在水稻收割后,组织群众大力发展油菜种植,提高土地的产出率,实现“冬闲田”变“致富田”。去年冬季,沿河采取发放肥料、油菜种子等措施,全县共种植油菜10.6万亩。
10.6万亩油菜让“冬闲田”披上了绿装,为了让油菜长得好,沿河积极强化油菜田间管理,实行统一飞防作业,对全县集中连片的20亩以上的油菜采用机械化、智能化作业,通过无人机喷洒药物,实现对油菜病虫害的高效防治,这一措施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也减轻了农户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群众种油菜的积极性,有力促进沿河农业现代化发展。
3月份,正是油菜花开,在中界镇心齐村油菜地,田永浪正在熟练地操控无人机,满载药剂的无人机在油菜地上空划出一道道美丽弧线,时而低空穿梭,时而高空俯下,精准地将药喷洒在油菜田上。

油菜花期正是油菜菌核病易感期,由于前期受低温寒潮影响,沿河部分地方的油菜出现裂杆现象,极易受病菌侵染。田间管理飞防选用了菌核病防治药剂、蚜虫防治药剂,添加了硼肥、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植物生长调节剂芸苔素内酯进行药肥混合喷施。通过“一喷多促”技术,可以有效促进油菜生长发育,防治菌核病、蚜虫,防止花而不实和早衰,提高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在沿河的田间地头、果树林地,春季管护无处不在。泉坝镇各蜂糖李产业基地也很繁忙,果农们正抢抓农时进行春季管护,为蜂糖李产业提质增效、增产丰收夯实基础。
“我们现在正在组织工人打保花保果药,打药是为了提高挂果率。我们是全程机械化喷药,可提高喷药效率,降低成本。今年,预计蜂糖李在7月中旬开始上市,产量可能在20万斤左右。”蜂糖李种植大户田仁江积极开展春管。
泉坝镇政协联络委员会主任杨海介绍,2017年以来,泉坝镇在算子、大泉、三坝和马家等村寨共规划种植蜂糖李2000余亩。现正在组织种植户开展春管,预计今年蜂糖李产量能突破30万斤,产值达到600万元。
同样淇滩镇梨子水村赵建峰蜂糖李基地,他也组织工人对300亩蜂糖李进行了生态防虫和施肥、修枝去芽、去花保果等春季管理,目前蜂糖李长势良好,挂果率高。
该果园四围群山环绕,环境宜人,很是适合蜂糖李生长。赵建峰是土生土长的梨子水村人,得知梨子水的地理环境和土质种植蜂糖李没问题后,2019年,他就回乡创业,流转土地,发展了该片蜂糖李果园。6年过去了,蜂糖李树从当初的小树苗长成了大树,也迎来了挂果盛期,这让忙碌6年的赵建峰更加坚定了当初的选择和以后发展的信心。

近日来,甘溪镇沙坝村葡萄基地,负责人何庆正在组织工人对葡萄进行抹芽、固枝等管理,提高葡萄的挂果率。
该葡萄园有100余亩,采用农家羊粪、本地菌渣等,结合施用木炭,对土壤进行有机化改良,使葡萄的外观和口味都得到了提升。葡萄香味浓郁,糖度达20%以上,口感清脆,品质卓越。目前,“沙坝葡萄”品牌已逐渐被更多人知晓。
近年来,沿河积极号召在外有能力的人返乡创业,助力乡村发展。田卫华、田仁江、赵建峰、何庆是众多回乡创业人士的一个缩影。
春日暖阳洒大地,产业春管不误时。春管能提高产业品质与效益,一场场春管,正是沿河推动春耕生产、产业发展的有力举措。
通讯员:杨洪
一审:陈琴
二审:林秀姜
三审:文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沿河农视】打好春耕育苗管护“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