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今日热点 时事资讯
娱乐头条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首页 > 头条资讯 > 财经

筑牢免疫屏障 保障人民健康

转自:辽宁日报

①大连高新区七贤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本报记者王敏娜核心提示今年4月25日是第39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宣传主题为“打疫苗防疾病保健康”。预防接种是防控传染病最有效、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关键一环。我省高度重视免疫规划工作,自20世纪70年代起实施计划免疫,有效控制了疫苗可预防疾病的传播,在保障人民健康、增加人均预期寿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省不断因时因势调整免疫策略,持续优化预防接种服务,强化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完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全省预防接种管理日趋规范,预防接种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免疫规划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省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多种疫苗相关传染病发病率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11苗防12病”有效控制相关传染病发病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2007年,我国实施“14苗防15病”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政策,在14种疫苗中,针对儿童使用的免疫规划疫苗为11种,可以预防12种疾病。近年来,我省稳步推进国家免疫规划策略,顺利实现了从“4苗防6病”到当前的“11苗防12病”。

目前,我省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灰灭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群C群流脑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11种免疫规划疫苗,可预防儿童结核病、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脊髓灰质炎(脊灰)、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12种传染病。

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有效控制了相关传染病,为儿童健康和安全筑起免疫屏障。历史上,我省也曾是脊灰高发省份之一。随着脊灰疫苗的推广使用和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开展,1983年以后,我省脊灰发病水平大幅度下降。2000年,证实消除脊灰,至今连续多年维持无脊灰状态。

流脑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自然流行状态下,我省流脑发病率较高,每8-10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20世纪80年代,A群流脑多糖疫苗研制成功。1981年至1982年,我省即在重点流行地区实施接种,流脑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为进一步控制流脑疫情,1985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将A群流脑多糖疫苗纳入计划免疫。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我省流脑年平均发病率降至1/10万以下,未再出现周期性的流行高峰,近些年我省流脑发病率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有效保护了儿童身体健康。

除了脊灰、流脑,其他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也得到有效控制。我省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发病率持续下降;白喉、新生儿破伤风、乙脑等发病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自1999年开始我省已连续26年无白喉病例报告,自2019年开始连续6年无本省乙脑病例报告。

因时因势调整免疫策略,筑牢人群免疫屏障。2006年至2014年,我省先后开展了8轮麻疹类疫苗补充免疫活动,接种人数达千余万,有力保护了人民健康。2017年起,我省麻疹发病率降至1/100万以下。2024年,我省麻疹发病为历史最低水平,发病率仅为0.0048/10万。按照国家要求,2024年我省开展有关人群第二剂次脊灰灭活疫苗(IPV)补种工作,共完成补种30余万人,全省免疫策略调整阶段适龄儿童IPV接种率99.41%,圆满完成补种任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疫苗种类不断丰富,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等,接种覆盖面更加广泛,不仅为儿童提供全方位保护,同时也为成人、老年人群的健康提供保障,使得疫苗接种带来的红利贯穿整个生命周期,更好地满足群众保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需求。

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超70%预防接种更省心更“智慧”优化预防接种服务是一项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的关键惠民举措。多年来,我省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接种服务环境,让预防接种更省心、更“智慧”。

2016年我省大力推行乡级集中接种工作,全面实施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稳步落实民生保障工程,到2020年,全省已全部实施乡级集中接种。乡级集中接种门诊的建设,极大地优化了免疫服务形式,提高了预防接种服务质量和免疫规划工作管理水平。

省疾控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积极探索优化基层预防接种服务环境,以全民健康干预服务项目建设为契机,开展预防接种精准化服务项目。在全省所有县(市、区)建立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实现了预防接种信息化系统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无缝对接,让接种更“智慧”。目前,全省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覆盖率超过70%。

以往家长带孩子接种疫苗,需要花费不少时间排队,自从建立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预防接种实现“预约、登记、候诊、接种、留观”全过程信息化。家长可通过线上预约系统查询儿童预防接种情况,提前选择合适的接种时间。带孩子到预防接种门诊后,电子叫号系统清晰地指引接种流程,接种前通过智能电子签核系统询问受种者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接种完成后,受种者在留观区休息观察半小时后便可在留观机上扫码完成全程接种,整个流程顺畅有序。数字化的登记和信息管理系统,有效缩短现场等待时间,确保了接种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大大提高接种效率,从各个环节提升了群众体验。

全过程可追溯全流程数智化免疫规划工作更规范更精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开展免疫规划工作的重要手段。借助信息化管理能够提升预防接种服务能力、水平和质量,推动免疫规划工作更加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

我省多年前就开始探索建立辽宁省儿童全程免疫规划管理信息平台,截至目前,乡级客户端报告率已达100%。2020年12月,我省自建的免疫规划信息系统(包括平台和接种单位使用的客户端软件)正式通过验收上线,该系统包含预防接种、冷链监测、疫苗管理、疫苗追溯等功能,基本实现疫苗从进入我省到接种给受种者的全过程可追溯。目前,全省已实现疾控机构扫码出入库全覆盖,全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覆盖全省2000余家接种单位(包括常规接种门诊、产科接种单位、犬伤处置门诊等),报告接种个案4226.4万条。省级系统平台已实现省内流动受种者迁转或异地接种。

推进全流程数智化,预防接种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是重要抓手。近年来,我省积极推进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优化“出生一件事”服务,全面落实产院建卡发证。2023年6月,我省调整全省儿童预防接种证分发机构,简化“儿童预防接种证”分发流程,确保儿童出生后监护人第一时间获得“儿童预防接种证”,实现“产科建档、产科发证、出生即享、出生即办”。目前,全省产科接种单位免疫规划信息系统覆盖率、新生儿建立预防接种档案和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覆盖率均为100%。

此外,《疫苗管理法》的实施对疫苗储运和接种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2020年,我省正式启动免疫规划疫苗第三方物流配送工作,全省免疫规划疫苗由配送企业直接配送至县区级疾控,改变了多年来由各级疾控逐级配送疫苗的工作模式,极大提升了全省疫苗存储配送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保证全省适龄儿童得到更加安全有效的接种。

链接非免疫规划疫苗管理日趋完善2016年10月,按照我省非免疫规划疫苗直接挂网采购实施方案的要求,省疾控中心编制了非免疫规划疫苗采购品种目录,组建了评审专家库,完成了采购平台的测试,组织开展了集中招标采购工作。我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招标采购平台自2017年1月1日起投入使用,县级疾控中心根据群众接种需求通过采购平台提交非免疫规划疫苗采购订单,生产企业则通过采购平台确认订单,完善疫苗配送信息。该平台的使用,使我省非免疫规划疫苗的采购信息更加公开、透明,促进非免疫规划疫苗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

2023年,《辽宁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方案》正式出台,进一步规范和指导全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辽宁省非免疫规划疫苗招标采购平台采购目录内包括33个疫苗种类、211个疫苗品目,供应稳定,种类齐全,可满足群众多样化接种需求。我省54家供应疫苗的生产企业(代理企业)与疾控中心、配送单位紧密协作,形成规范的采购、运输和配送体系,确保疫苗质量安全、供应及时。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筑牢免疫屏障 保障人民健康

分享到:更多 ()
来源:滚动播报 编辑:财经

评论

留言/评论 共有条点评
昵称:
验证码:
匿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