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卤味三巨头大幅关店”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首,引发超5亿阅读量。评论区炸开了锅:“随便买点鸭脖就要50块,工资涨不过卤味价”、“以前追剧必备,现在只敢看看”。
网友的集体吐槽,折射出卤味行业的风云突变——曾经的“国民零食”正在被消费者冷落。

数据显示,2024年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合计关闭门店超3800家,其中绝味关店3821家,周黑鸭、煌上煌分别减少785家和837家。更令人咋舌的是,三巨头营收和净利润全线“飘绿”:数据显示,绝味广告费暴涨66%,营收却同比下滑13.84%,净利润暴跌34.04%;周黑鸭净利润缩水15%,煌上煌更是以42.86%的净利润跌幅垫底。即便原材料价格回落让毛利率普遍提升5个百分点,仍挡不住业绩滑坡。
现在的鸭脖到底有多贵?

综上来看,卤鸭脖的价格大多在五六十元一斤。
“卤味为何越来越贵?”成为社交平台上的高频提问。
根据新浪财经调查,超70%消费者将“价格高昂”列为减少购买的主因。以周黑鸭为例,其客单价从2023年的56.9元降至2024年的54.39元,但销量仍暴跌16.83%,降价也未能挽回消费者。
面对消费者“吃不起”的呼声,
鸭货企业却纷纷表示自己也快“赔不起”了。
卤味品牌的成本构成中,原材料占比高达70%到80%。也就是说,鸭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导致卤味价格持续上涨的关键因素。
然而财报显示,2024年绝味毛利率反而提升6.1%,周黑鸭毛利率达56.8%,均创历史新高。这暴露了更深层矛盾:品牌在成本下降时仍维持高价策略,导致消费者对“价格虚高”的感知愈发强烈。

网友戏称:“以前是‘鸭脖自由’,现在是‘刺客’。”一份鸭脖动辄30元以上,远超奶茶、炸鸡等替代品,年轻人自然用脚投票。
过去十年,卤味三巨头以“跑马圈地”模式疯狂扩张。绝味曾提出“万店计划”,周黑鸭开放特许经营,煌上煌喊出“千城万店”口号。至2023年,绝味门店数一度突破1.5万家,周黑鸭超3800家。
高速扩张带来恶性竞争。窄门餐眼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卤味门店超24万家,一年内净关店2.3万家。以绝味为例,部分区域一条街竟有3家门店,导致单店日均销售额从8000元跌至不足5000元。加盟商利润被摊薄,闭店潮由此爆发。
一位绝味加盟商透露:“总部要求统一采购原料,成本比市场价高20%,但售价必须按指导价,利润空间被压缩到10%以下。”当销量下滑时,加盟商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此前,“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这一话题曾登上微博热搜,有不少年轻消费者在话题中留言:“并不是不爱吃鸭脖,而是吃不起”、“不许这么说,我爱吃得要命,只是无法实现‘鸭脖自由’”、“今天又被‘鸭脖刺客’刺伤了”……网友纷纷表示,不买绝味和周黑鸭等品牌鸭脖的原因,主要是价格越来越贵。
鸭脖、鸭掌、锁骨老三样卖了十年,三大巨头产品矩阵高度重合,卤味市场门槛本身不高,越来越多的新势力正在“跑步”进场。而新品牌早已玩出花样:衢州鸭头的热卤现捞、曹氏鸭脖的麻辣爆辣、王小卤的虎皮凤爪,用差异化口味抢占年轻市场。

王小卤以“虎皮凤爪”切入市场,2024年营收突破10亿元;盛香亭聚焦热卤快餐,单店月均流水超30万元。“卤小馋”推出植物肉卤制品,以“低盐”“零添加”卤味受追捧,销量年增200%。
从追剧零食到正餐搭配,卤味消费场景扩展。盒马数据显示,2024年卤味拌饭、卤味沙拉销量增长超80%。
面对颓势,三巨头各出奇招,但收效甚微。
2024年7月,绝味豪掷2.17亿元签约范丞丞代言,广告费暴涨66.92%,但鲜货销量反降11.21%。同年9月,其在长沙试水“绝味奶茶”,售价7元却反响平平,被吐槽“奶茶配鸭脖,越喝越齁咸”。

周黑鸭创始人周富裕重掌大权后,推出椰子水“丫丫椰”、联名山姆卖卤料包,甚至跨界开发方便速食。然而,这些新品贡献的营收不足5%,核心卤味业务仍持续萎缩。
煌上煌试图收购糖果企业展翠食品,却因条款分歧告吹。其“千城万店”计划更成空谈,2024年门店数不增反减837家。
消费者在热搜下的评论或许最能代表市场心声:“如果卤味回归‘好吃不贵’,我依然愿意为它买单。”在/"价格刺客/"与/"童年味道/"之间,你愿意为情怀支付多少溢价?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 卤味三巨头卖太贵冲上热搜! 去年关店近4000家, 网友吐槽: 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