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让我们先简要回顾一下空客在中国的发展史:
1985年,中国引进第一架空客飞机。
1994年,空中客车中国有限公司成立。
截至2022年底,2100多架空客飞机在中国内地服役;
每年空客向中国市场的民用飞机交付量占其全球总交付量约五分之一。
2022年11月9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其首架空客A321飞机上线开始总装。如下图:

经过近四十年发展,空客在中国的产业布局逐渐完善:
北京的空客工程技术中心、天津的A320系列飞机亚洲总装线、
哈尔滨的哈飞空客复合材料制造中心、成都的空客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项目、
苏州的空客中国研发中心、深圳的空客中国创新中心……
中国为空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稳定可靠的产业供应链,
也成为空客名副其实的战略合作伙伴。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天津的总装线了。

贰、
这次马克龙访华,我们又和空客敲定了第二条总装线——
于是问题来了:我们第二条总装线放在哪里?
第一反应是当然继续放在天津啦:
1、天津靠海,机身机头那些那件方便运输。
2、供应链已经成熟,全球供应链都知道怎么运过去,你再去其他地方都要提高成本。
3、人才配置到位:空客天津总装厂隔壁就是中国民航大学。空客刚在天津建厂时,基本兜底了几年民航大学相关专业的毕业生——
我朋友的两个孩子,09年大学毕业就直接进空客了,印象中脱产培训了快3年才上岗。
现在天津本身就有空客总装厂,航天太空器,卫星,无人机,直升机,大火箭等航空航天项目还有一大批配套企业,和航空维修改装培训等企业形成航空航天集群化产业,中国民航大学就在天津——你说空客二线放哪合适?
天津无疑是最省钱最省力最快速、出最好的产品、最科学的选择。

叁、
有网友提出,从战略布局出发,第二条线可以考虑换一个地方,比如说,放在南方:
理由如下——
南方工业水平高,
人员务实效率高,
距离欧亚非近,
水路上零配件等进出口成本低。
当然,有人会反驳:
就工业布局而言,中国就是南轻北重!南方也只有上海有些重工业。弄钢铁铜铝,还是北方——
说这话的同学肯定是忘了还有一个上海宝钢呢。
国内论钢铁,比得上上海宝钢么?
其实对此更纠结的恐怕是空客方面:
有成熟的第一条,我为啥重新选个地方重新开发钱烧的么——
往一个地方运还知道怎么调配,多了少了还能互换补给。两条线分开,也不好管理,要考虑运营成本啊。
还有人从战略安全角度反驳:
台湾没回来,南海不安宁,放在极大可能是战场的南方,可能性不大。

肆、
有南方的朋友指出:
【本来是选柳州的,被天津用行政手段抢了去。南宁比亚迪也是如此。谁不知道柳州有完整的产业链。】
其实,这里头有很大的误解。
第一条总装线选择天津,还有两大重要因素:
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方便管理:
你以为放在那就归当地政府管理,这个是中欧合作项目,一期空客320总装放在天津空港经济区,也只是利用滨海国际机场的地利优势(就在机场旁边建厂,直接利用机场跑道试飞),中央国务院直属管理,空客负责技术和生产计划,中方负责总装,天津空港管委会只负责代为管理厂区和工人的非生产管理。放在天津完全是为了方便管理。

第二个是南北经济平衡发展:国家要扶持北方,自然不能放南方。
何况,你以为空客仅仅是组装吗?这其中大量的原材料加工都要依托当地的企业。如今重工业基础和轻工业加工能力水平比较平均而且比较高的就是京津唐渤区域和长三角区域。珠三角的重工业基础比较差。对于飞机制造的上下游支撑是不够的。
当然,南方高效务实,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除了轻工厉害,重工也不弱,明星企业众多:
徐工三一,比亚迪,广汽,广船,茂名石化,壳牌,巴斯夫,宝武湛江,宝武防城港。上汽,中飞。这些放在中国看,肯定不是北方。成飞比沈飞争气多了。景德镇有个直升机。

真要放空客,可以放西安,西飞做的挺好。商飞现在没看出来多好。
所以,其实南方北方之外,还有第三条思路就是:
放在大西北。
航空航天方面西安比天津上海全面得多。
只是空客是民航,业务是组装。西安是军工,这有什么可比性,有配套但不匹配。如果你认为西安民用航空航天也很发达,但江浙沪、京津也不差啊,也有配套产业支持,还有沿海的优势——这些企业就是更喜欢投资这些地方。
确实有点纠结……
对此,你怎么看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空客的第二条线为何不设在南方?天津之外,还有个思路是设在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