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醒:
喜欢把“谢谢”挂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第2种要谨慎
俗话说:细节见人品,小事见人心。
生活中,注重细节的人,照顾他人情绪的人,总是能赢得他人的好感。
我们都偏爱知书达理,知礼守序的人,因为懂礼的人更加知心。
有很多时候,一句简短的“谢谢”,足以体现出这个人的素养与家教。
而总是会把“谢谢”挂在嘴边的人有三类人,你是哪一种呢?

01
家风优良的人
作家马伯庸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一个家族的传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
它历经许多人的呵护与打磨,在漫长时光中悄无声息地积淀,慢慢的,这传承也如同古玩一样,会裹着一层幽邃圆熟的包浆,沉静温润,散发着古老的气息。
古董有形,家风无形。
良好的家风与古董一般是值得捧在手心中拥护的宝藏。传世的瑰宝需要历代人的精心沉淀,家风的传承,是一个家庭巨大的宝藏。
《大学》: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
一个拥有良好家风的家庭,他们养育出来的孩子必然也是尊老爱幼,极有涵养。
教养,不是用知识和金钱包装起来的虚伪,而是举手投足间行云流水般的自然。
自身有涵养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犹如清风过境,舒适宜人。
一句简单的“谢谢”,足以体现他身上厚重殷实的家风。

02
距离感强的人
周国平在《人与永恒》中说:
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这界限是不清晰的,然而又是确定的。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很多时候,突破界限就是走向尽头。
如果人人都以自己为圆心,安全距离为半径,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属于自己的“舒适空间”,这个空间只属于我们的内心。一旦有人跨过这个边界,就会让我们感到不适与难受。
距离产生美。保持舒适距离,无论是那种关系都很适用。
父母与孩子没有距离感,过分的依赖与纵容,会让孩子变成人格上的“巨婴”,思想上的“废人”。
家人之间没有距离感,扭曲的家庭关系,只会让亲情变成伤害。
朋友间没有距离感,容易滋生猜忌与攀比。
爱人之间没有距离感,过分亲密反而生疏。
当一个人的人格足够独立,他的距离感很强,在他的身上能看见清晰的担当。
外人看来,距离感是种孤单,像是一层盔甲将他包裹在内,隔绝外界。实则,独立的人格将会成为他尖锐的武器,在社会的腥风血雨里,为他披荆斩棘。
距离感强的人,说出的“谢谢”是轻微的,停留在口头的客套言语,不足以成为打开他们内心的钥匙。
唯有漫长的时间消磨与荡涤,他们的边界才会慢慢靠近。

03
懂得感恩、不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老子:“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就是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感情,我的财产、名誉、地位等等。
如果一个将“自我”看得太重,无疑是给自己增添一座牢笼。人需要重视自己,但是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去伤害他人。
很多人都会特别疑惑,为什么很多朋友相处时间长了反而会产生很多的矛盾,感觉到人际上的不舒服。
事实上随着熟悉程度的增加,应有的感恩之心与适可而止被淡化模糊。
甚至,有些人会得寸进尺,认为一个人的付出是理所应当。
善良不是笨,忍让不是傻,建立在平等与相互的基础上,感情才会长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新闻 » 喜欢把“谢谢”挂嘴边的,往往就3种人,第2种要谨慎